坚持法治思维和法治方� 推动各方面工作全面发�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视察重要讲话全面推进法治陕西建设心得体�

基础理论教研部主� 李川

发布日期�2015-04-03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这是历次党代会报告中首次要求干部要�“法治思维”�“法治方式”来执政。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议又对这些思想进行了系统化的阐释,明确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在党的政治报告中确立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对新时期领导干部治国理政能力提出的新标准、新要求。这是我国依法治国方略理念的具体体现。实现这个总目标,需要多方面的努力。这里谈谈我在认真学习后,对坚守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问题的认识�

  法治,追根溯源是追求公平、公正、公开。法治思维就是将法治的诸种要求运用于认识、分析、处理问题的思维方式,是一种以法律规范为基准的逻辑化的理性思考方式�

  法治思维在不同问题和领域的运用包含了不同的层次。概括而言,法治思维可以分为四个层次�

  一是认知判断层次,即运用法治的概念原理对社会生活中的种种问题进行认识并得出初步判断的层次。人们可以根据法律对社会中的一些行为或现象得出是否合法的判断,例如饮酒驾车是违法行为。这种层次的法治思维,是普通社会成员都可以在不同程度上具备的� 

  二是逻辑推理层次,即运用法治原则、规范对问题进行分析判断、综合推理,并得出结论乃至解决办法的层次。法律职业者的思维多为这一层次。这一层次的思维是以通过法律解决个案为主要特征�

  三是综合决策层次,即在前述法律性的认知判断、分析推理的基础上,还需要结合其他因素,进行综合性衡量,并做出符合法治要求的决策。对于领导干部而言,法治思维更多地体现在这一层次上�

  四是建构制度层次,即在前面三个层次的思维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抽象,从而能够通过建构或改革法律制度对更宏观的问题提出长远的解决方案。这是最高层次的法治思维,也是高层级的领导干部所应当具备的。因此,考察法治思维能力的高低,应当按照对象和主体的不同设定不同的标准�

  法治方式就是运用法治思维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行为方式,是法治思维实际作用于人的行为的外在表现。就法治方式而言,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消除在旧的思维模式下所形成的一些与法治要求不符的办事方式�

  法治思维是建立在法治理念的基础上的,要求领导干部或者是公务人员在处理问题的时候有一种法律规则的意识,坚持法律至上,坚持法律规则的运�,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等法治精神和原则�“法治思维”还表现为一种行为选择,面临多种问题的解决方式、手段时,领导干部能够首先研判处理方式是否符合法律规定、法治精神等�

  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提出,从思想和实践两个层面为新时期治国理政指明了具体路径。法治思维强调思维的定势,突出法治的理念、精神、原则和逻辑,在思想层面提出了明确要求;法治方式强调各种措施、方式、方法的法的规定性,突出法治实践和行为准则,在操作执行层面提出了明确要求。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确立和运用体现了党的治国理念,凝聚了科学发展的法治共识,顺应了治国理政的需要�

  在实践中,一些地区或部门的干部虽然认识到法治思维对依法治国的深远意义,但在处理实际问题时,并没有自觉选择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一个平时没有法治理念的公职人员、领导干�,遇到问题不可能突然形成法治思维,也不可能突然形成法治方式。甚至存在一些认识上的误区:一是人治思维“根深蒂固”,认为法治思维不适应中国国情。有的人认为,法治虽是个好东西,但终究是“舶来�”,中国有着几千年的封建“人治”传统,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至今仍有巨大惯性。二是认为法治思维在于分权,不利于管理。有的人认为,法治思维是西�“三权分立”的东西,与中国的现行政治体制不符,不利于化解社会矛盾。三是认为法治思维呆板滞缓。有的人认为,政策文�“文山会海”虽令人难以招架,但因政策制定目的明确、针对性强、责任落实,故为最佳选择。法治思维要求严格按照繁琐的法定程序、权限议事办事,缺乏灵活和变通,工作实效会大打折扣。四是迷信社会维稳的“土方偏方”,认为法治思维解困乏力。有的人认为,在维护稳定的刚性高压下,由于社会普遍不信法,法治思维和方法无用武之地,只能依靠各种游离于法律边缘的有效方法和措施。无论是经济的、政治的、思想的、道德的,甚至明知可能涉及违法的措施,只�“管用”,就可一试。只要能“摆平”,就是好东西�

  实现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对于每一个领导干部来说,再沿袭既往解决问题的各�“非法治思维”�“非法治方�”的老路根本行不通,必须要运�“法治思维”�“法治方式”才能有效�“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而领导干部运�“法治思维”�“法治方式”来解决上述重大问题时,也不可能一蹴而就,而必须遵守两个方面质的规定性:一是要通过不断学习,逐渐养成“法治思维”。二是要在形�“法治思维”的过程中,提高自身在“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方面的能力�

  作为一个国家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在行使国家公权力或实施社会管理乃至单位内部管理时,无论是决策,还是执行,或者是解决社会矛盾、争议,基于法治思维,都应遵守下述五项要�: 1.目的合法。即公权力行使者做出某一决策,实施某一行为,应符合法律、法规的目的和宗旨�2.权限合法。权限合法也即职权法定、越权无效规则。它是指做出某一决策,实施某一行为,应符合法律、法规为之确定的权限�3.内容合法。是指做出某一决策,实施某一行为,应符合法律、法规的具体规范以及法律的原则、精神�4.手段合法。指公权力行使者做出某一决策,实施某一行为,其运用的方式、采取的措施应符合法律规范以及法律的原则、精神。一些公权力行使者往往对手段合法的要求不以为然,认为只要目的合法、目的正当,至于采取什么手段达到目的可以不予计较。这种认识是人治思维的体现�5.程序合法。正义不仅要实现,而且要以看得见的方式实现。程序是看得见的正义,也是实体正义的根本保障。所�“程序合法”,是指公权力行使者做出某一决策,实施某一行为,其过程、步骤、方式、时限等应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即法定程�)和正当程序的要求,是法治的基本理念�

  自己作为一位长期在教学一线工作的党员领导干部,在实际工作中,要牢牢把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法治思维、法治理念、法治方式与党的群众路线的统一,把自觉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维护党的团结和党的纪律,自觉维护广大教职工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贯穿�(�)发展的全过程,坚持做决策、谋发展以党的纪律和群众需求为根本,评政绩以群众满意度为标尺,着力解决好以下问题�

  1.更新工作理念,努力营造整体性、制度化、实效性并重的基层工作格局�

  �1)树立按法治思维和法制方式办事的理念。自觉增强对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体系的学习,增强依法依纪、勤奋工作的自觉性,自觉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进一步提高政治理论素质和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

  �2)践�“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理念,切实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

  为了谁就是要尊重为先,更加注重与教师的沟通、交流,创新管理方式,发扬基层民主;依靠谁就是要找到工作的力量源泉,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把群众的伟大实践作为工作的动力源泉,真心服务群众;我是谁就是要把握自己的正确定位,找准今后工作的方向和目标,把教师当主人,始终摆正自己既是管理者更是服务者的定位,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进一步畅通群众利益诉求表达渠道,引导教师理性合法地表达诉求�

  (3)从进一步健全、完善部门内部制度入手,对现行内部制度进行梳理、分析,充分听取全体教职工的意见建议,共同为学院系部建设进言献策,推动部门管理更加注重实效,更加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

  �4)努力营造守纪律、重程序,权力民赋、权依法使,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规定面前没有例外,团结一致、共谋发展的工作氛围,在深化部门改革和发展上做文章、下力气�

  2.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积极开展教育引导。群众工作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服理不服人、认理不认官,只要把客观情况讲清了、制度讲透了,困难问题谈清了,绝大多数教师都是十分通情达理的。关键是作为一级组织要时刻把群众利益放在心上,正确、客观的分析院情、部情,及时地做好上传下达,从细节入手,从大局出发,及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化解矛盾和问题。同时作为班子成员还要不辞辛苦、乐于奉献�

  3.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践行立马就办的理念,要真心与教职工交朋友,耐心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议,及时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所虑,切实畅通沟通渠道,采取切实有力措施,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同时也真心欢迎与期待学院管理部门的领导、同志经常深入基层,调查、了解情况,倾听教职工对学院改革、建设和发展的意见,征求对干部作风的反映,了解基层和群众的需要与期盼,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

  4. 争取有关部门和领导大力支持。希望尽快完善部门班子队伍,强化工作力量,细化工作责任,进一步调动部门教职工参与系部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部门工作更加规范化、系统化、高效化、有创意,实�2015年的工作新的突破�

版权所有:陕西省行政学陀地址:西安市友谊西路175�
邮编�710068 陕ICP�06013259 XA10634